尿路感染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止血药middot凉血止血药之小蓟 [复制链接]

1#

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止血药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地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类。

止血药主要用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由于出血之证,其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出血证的病因病机和出血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止血药,并做必要的配伍,使药证相符,标本兼顾。如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之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之药;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之论,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味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因此,止血药是否妙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止血的疗效为原则。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止血兼清血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储出血证。

本类药物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虽有凉血之功,但清热作用并不强,故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当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活血化瘀药。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汗性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小蓟

出自《名医别录》。

本品为菊科多年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两季花开时采割集。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消痈。

1.血热出血证

治吐血、咯血、衄血等,与大蓟、侧柏叶、茜草等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十灰散;治便血、痔血、崩漏下血,可单用捣汁服;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或配伍生地、滑石、山栀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如小蓟饮子。若治外伤出血,可单用捣烂外涂。

2.痈肿疮*

治热*疮疡初起肿痛,常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以与乳香、没药等活血消肿止痛药同用,如神效方。

本品性凉,入血分,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兼能活血散瘀,有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主治血热出血诸证,“凡咯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之莫不立愈”(《医学衷中参西录》)。因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又善解*消痈,以治热*疮疡为宜,内服外用节能奏效。

煎服,5~12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本草拾遗》:“破宿血,止心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血。”

《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

《医学衷中参西录》:“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

单用本品制成胶囊,治疗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鼻腔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出血,尿路感染所致尿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血热妄行者,如止血宝胶囊。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去开方子抓药哦!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医生辨证开方哦!

8岁

封面

圆力

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