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9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山西大学哲学和物理学两个个学科携手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对这所已经走过岁曲折历程的百年老校来说,实属不易。不知有多少山大师生和校友闻之喜极而泣!
今天是山西大学岁华诞喜庆的日子,回顾她辉煌而悲壮的历史过往,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所成立于年的高等学府,当时叫山西大学堂,是中国建校最早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学校创办之初,就在上海创办了山西大学堂译书院——这是中国国内大学创办的第二个译书院,仅比京师大学堂译书院迟3个月。在开办的6年中,共翻译出版了供全国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使用的教材23种。
辛亥革命以前,山西大学堂还陆续派出了数百名省内外公费和自费的学生留学日本、英国、美国等地,为中国近现代的革命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鉴于山西大学堂的特殊贡献,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参议院议员中央选举会将山西大学校(年改此名)列入国立大学范畴。在当时七所国立大学中,山西大学校成为仅次于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和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之后的国立第三大学。
山西大学堂创立之初,就享有很高的规格。当时的山西巡抚(相当于今天省长之职位)岑宣春亲任山西大学堂节制(相当于今天校长之职位)。而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节制则由著名的英国传教士、被清政府赐正一品头品顶戴的李提摩太担任。后来的山西巡抚丁宝铨等,也都在不同时期出任过山西大学堂督办(同上)一职。
民国时期,历任山西大学校长也都是声名赫赫的学界权威或政界要人,如李镜蓉、高时臻、冯纶、徐士湖等,这其中,尤以在抗战流亡期间,阎锡山亲任山大学校长,最为引人注目,这显示了山西大学在民国时期的山西省政府中的绝对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大学第一任校长由时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的著名学人邓初民先生担任。山西大学从“省部级”单位降为“副省部级”单位。这可以看做是她走下坡路的第一步。
仅三年以后,即,山西大学便遭遇了一场不期而至的灭顶之灾。那一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5月29日政务院批准实行),山西大学不幸被列入重点调整计划之中,被分割得四分五裂:
原山西大学工学院中冶金工程系被划拨到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即今北京科技大学;
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到西北工学院,即今天的西北工业大学。
工学院其余部分,包括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四个系,独立建校为太原工学院,即今天的太原理工大学。
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成为今日的山西医科大学。
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三个系,则集体划归到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
被瓜分剩下的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七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五个专修科合并,降格为山西师范学院。
辉煌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山西大学(堂)瞬间从人间蒸发,没了踪影。
《山西大学百年校史》(山西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年3月第1版)在提到这一段惨痛的经历时说:“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将工学院的冶金、采矿、纺织专业合并到西北工学院,全省唯一的一所财经学院调整出山西,对于煤铁之乡、国家未来工业基地的山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对于关联学科间渗透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山西大学建制的撤销,使得山西境内没有一所培养文理综合人才的教育机构,对后来一段山西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山西高等教育来说,是值得汲取的一个教训。”
时隔6年之后,有关领导才意识到撤掉山西大学对山西人民来说,是个十足的悲剧,于是在年恢复了山西大学建制。然而泼出去的水焉得收回?除过收回一个山西师范学院外,其他只能是另搭台子另唱戏——从头再来了。
但此时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山西大学已经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香饽饽沦落为全国数百座大学中最普通最没有资本的一员。即便在山西省内,也已经有了好几所可以和她平起平坐的新生大学,她原来得天独厚的优势被挥霍殆尽。
恢复高考制度后,张念先、臻华和陈舜礼先后任山西大学校长,山西大学的地位略有提升,因为张念先、臻华在离开山西大学校长岗位后,都享受到了副省级待遇,而陈舜礼出任山西大学校长时,就是山西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自年,历史学家程仁乾先生担任山西大学校长以来,山西大学在山西的霸主地位开始每况愈下。
这首先表现在他及其此后的几任校长在职和退休后在行政级别的享受上都是厅局级待遇,山西大学也仅是山西省十几所高等学府中同规格待遇的普通高校之一,尽管她一度被列为山西省的重点大学。
其次表现在她受到太原理工大学的强烈冲击。如果按照科研实力排名,太原理工大学在各类大学实力排行榜上都远远落后于山西大学,但由于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因素,太原理工大学愣是在年把山西大学活生生挤出了“”阵容。
年,山西大学迎来了百诞寿辰。按理,两校应该携手共庆,但匪夷所思的是,出现了令全世界都惊讶的奇葩一幕:儿子不是前来给母亲祝寿,而是儿子和母亲争着过生日!时任山西省领导居然也听之任之,为了表现出所谓不偏不倚的态度,两方面的庆典干脆都不出席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政治因素和利益驱动就这样一步步地把山西大学这座驰名中外的百年学府逼到墙角旮旯里,向隅而泣。
年,第一批“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公布,山西大学名落孙山,引起社会上一片哗然,好多人惊呼“看不懂”。因为在中国百强大学榜单内,跟在他屁股后边奔跑的广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海南大学、新疆大学、河南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等(参见《中国校友会网》,“年中国大学强”和“年中国最佳大学排名”)都成了红榜上熠熠发光的明星。
同山西大学的直线沦落相比,山西大学孕育或至少参与孕育出的子女们,譬如中国人民大学,譬如北京科技大学,譬如西北工业大学,譬如太原理工大学等,却都在直线上升,他们都跻身于“双一流”建设大学行列中了。
从风光无限的国立第三大学到默默无闻的地方普通大学,从备受尊崇的“省部级”大学到连过百岁华诞都不得安宁的“厅局级”大学,这所比窦娥还冤的百年老学府,一直上演着一出“被沦落”的悲剧。
但山西大学“求真至善,登崇俊良”的底蕴还在,山大人所特有的百年傲骨还在,他们不甘于这种沦落,矢志不移,努力不懈,终于在她岁的华诞之年,以两个学科进入双一流而成为教育部等第二批公布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最大的赢家!
是的,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山大人做到了:
渊智翰墨德秀书香
世纪钟声催远航
传承文明追求梦想
创伟业科教兴邦
我们肩负希望
我们奋发自强
……
豪饮一路风雨
托起明日朝阳(广生作词,刘红兵作曲:《山西大学校歌》)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元中国时代》《前中国时代》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前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前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至前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黄帝至周初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晚夏殷商八百年》自年6月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后,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年6月第5期好书、百道网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年7月好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今日头条好书等推荐榜单。
《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