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献推荐CT引导下无水乙醇置换术与聚 [复制链接]

1#

《海南医学》

年12月第31卷第24期

CT引导下无水乙醇置换术与聚桂醇硬化剂治疗肾盂旁囊肿疗效比较

张红梅1,陈晨1,陈凯1,刘豆豆1,姜健1,王艳茹2

(医院医学影像科1、内分泌肾病科2,陕西渭南)

摘要/p>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置换术与聚桂醇硬化剂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年1月至年1月在医院诊治的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CT引导下无水乙醇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治疗。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15个月的复发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及术后24h的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管紧张素(AngⅡ)等应激指标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h的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24h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12h,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h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分别为(.72±21.65)ng/mL、(0.22±0.04)ng/mL、(.61±27.03)ng/mL、(56.73±5.2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3.15)ng/mL、(0.31±0.05)ng/mL、(.38±30.31)ng/mL、(66.80±6.2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69%、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4%、3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引导下无水乙醇置换术与聚桂醇硬化剂治疗肾盂旁囊肿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较小,且能明显减少其不良反应及复发。

关键词/p>

肾盂旁囊肿;CT引导;无水乙醇;聚桂醇;硬化剂;应激;疗效

文献编号/p>

doi:10./j.issn.-..24.

肾盂旁囊肿由单纯性肾囊肿发展而来,是指囊肿由肾窦外侵入到肾窦内的一种疾病[1]。囊肿在前期体积较小,患者并不会感受到不适症状,无需治疗;但若囊肿体积较大,压迫到周围脏器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排泄功能,致使患者出现尿血、尿频、尿路感染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的社会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需进行积极治疗[2-3]。目前,针对囊肿治疗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方式,但创口较大,患者大多难以接受。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疗法针对肾盂旁囊肿治疗效果明确,具有创口小、易操作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中,硬化剂的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不同硬化剂的使用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也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该硬化剂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疗效优良,但弊端在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存在一定复发情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逐步使用近几年面世的聚桂醇替代无水乙醇,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显著减少[4-5]。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CT引导下肾盂旁囊肿无水乙醇置换术与聚桂醇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至年1月医院收治的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肾盂旁囊肿;②无肾盂旁囊肿手术史;③囊肿直径4cm;④患者资料完整且依从性好。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严重精神障碍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33~76岁,平均(49.82±4.68)岁;囊肿直径平均(5.39±1.06)cm;左侧囊肿24例,右侧囊肿28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1~77岁,平均(50.29±4.72)岁;囊肿直径平均(5.35±1.04)cm;左侧囊肿25例,右侧囊肿27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肾功能及疾病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双肾进行泌尿系造影(CTU)检查,确定患者囊肿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不相通。通过CT进行囊肿基本检查,型号选择西门子64排层螺旋CT及GEPropeedAI螺旋CT,依据CTU检查图像及后处理系统计算囊肿的体积,选择合理穿刺位置,穿刺位置的选择需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位置。消*、铺巾,使用2%的利多卡因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治疗方案进针,第一针穿刺接近囊肿部位时,进行CT扫描,确认穿刺位置,进行精准穿刺。第一针穿刺成功后固定套管,回抽针芯后确认是否有囊液回流。选择20mL注射器抽取囊液,直至抽尽为止,记录囊液抽取量,选取部分送至生物细胞检验处进行检查。待囊液抽尽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冲洗完成后抽尽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则用无水乙醇按抽出囊液量1/5~1/4的比例反复冲洗囊腔,一次注入量不超过mL,最后注射少量利多卡因后拔出穿刺针,消*完成观察30min,患者未出现诸如血尿、腰痛等不适症状,则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使硬化剂充分与整个囊壁接触。经3~6个月恢复后再次进行CT扫描检查,对恢复情况进行判断。观察组患者按抽出囊液量1/10~1/5的比例注入聚桂醇注射液并留置囊内,总量不超过50mL;手术完成后拔出穿刺针,对穿刺点进行消*,消*完成观察30min,患者未出现诸如血尿、腰痛等不适症状,则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使硬化剂充分与整个囊壁接触。

1.3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及术后24h的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管紧张素(AngⅡ)等应激指标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12h及术后24h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mL,并进行抗凝处理,以r/min的转速下离心10min,对血清进行分离,并置于-80℃冰箱内保存,24h内检测完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OR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D、NE及AngⅡ水平。(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腰部酸胀、发热、血尿及醉酒反应)及治疗后15个月的复发率。

1.4疗效评判标准[6]

治愈:治疗后6个月,患者囊肿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囊肿直径缩小治疗前的1/2;好转:治疗后6个月,患者囊肿直径缩小为治疗前的1/3~1/2;无效:治疗后6个月,患者囊肿直径无变化或者扩大。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重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2h的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24h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12h,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h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P=0..05),见表3。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85(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1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P0.05)。

3

讨论

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区酸胀痛、血尿、尿路感染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肾结石,随着病情的加剧,可能会引起高血压以及肾衰竭,对患者正常社会生活造成极大影响[7]。患者囊肿较小时无需进行临床治疗,并不会影响肾功能;但随着囊肿的增大,会对周围正常肾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影响到患者肾功能正常作用,必须进行积极治疗改善疾病[8]。目前,临床对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虽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却无法很好的区分肾盂旁囊肿与肾积水,患者仍需进行静脉尿路造影(IVU)、CTU检查进一步确诊,而CT诊断是较为可靠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9]。CT引导下加硬化剂治疗肾盂旁囊肿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创伤性小,适用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因该项治疗采取局部麻醉、有全麻禁忌证或行动不便者。

CT引导下加硬化剂治疗的原理是充分利用硬化剂能够使蛋白变性的功能,作用于肾脏囊腔,使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中的蛋白变性、凝固,抑制上皮细胞的分泌,破坏细胞生存内环境使其死亡;且硬化剂具有抗菌抗炎的功效,同时能够加速肾脏囊腔黏连闭合,充分发挥治疗作用[10]。无水乙醇应用在肾盂旁囊肿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较多,例如刺激性腹痛、头晕恶心等醉酒反应;且无水乙醇不能使患者囊壁持续硬化,导致临床疗效受一定影响;而治疗中的反复冲洗也会使患者肝、肾功能受到损害[11]。近些年出现的聚桂醇是目前欧美国家应用最为广泛的硬化药物,安全性通过临床验证,被国际医疗界公认。该硬化剂直接破坏细胞脂质双分子层,导致细胞裂解,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破坏膜细胞后,使其发生黏连,进而导致其组织纤维化,逐步取代病理性血管,使其永久性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相比还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对疾病治疗起到缓释作用[12-13]。本研究显示,相比予以CT引导下无水乙醇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予以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原因在于聚桂醇的泡沫状进入囊内后不易被稀释,效果更佳持久,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撑开肾囊壁,增加硬化剂与囊壁的接触面,强化治疗效果;同时聚桂醇单纯作用于内皮细胞,避免因硬化剂溢出导致的周围组织损伤,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临床上多采用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作为评估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程度的指标,COR与NE参与多项应激反应过程,当机体受到手术等外界刺激时,糖皮质激素会迅速升高,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传递应激信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14]。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COR、AD、NE及AngⅡ水平升高,有利于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提升机体兴奋度;但若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机体适应能力[15]。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2h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24h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12h,且予以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治疗患者的术后24h血清COR、AD、NE及AngⅡ水平更低,说明聚桂醇硬化剂的注射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进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和复发,促进其预后。

综上所述,CT引导下无水乙醇置换术与聚桂醇硬化剂治疗肾盂旁囊肿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较小,且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其复发率,对促进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硬化网

投稿邮箱:zgyh

tytiu.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