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起采药去第3篇田园采药篇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田园采药篇

3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长歌行》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又警示大家要珍惜时光,努力前行。它的大意是:园中的葵菜生长地都郁郁葱葱,晶莹剔透的朝露在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心里总是担心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落百草也凋零了。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了。

出生在农村的我,追忆故乡的一切,是那依山而建的梯田,环绕家园的旱地,在田间地头满生着无数的植物,而其中大部分又是药用植物。美丽的田园,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芳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庄稼,一直延伸到远方,而霞光将它的眷恋留给苍穹的同时,也留给了大地。

今天,我就带着大家进入江南的田园,去看看那些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石铺里出发,走在青灰的石板路上,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在路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茶树。

茶叶

田埂边、菜地头,是古茶树栖身的家园。那些先民留下的古茶树,清明时分,春芽萌发,正是采摘之时。武宁,曾经的十大名茶——宁红茶的主产区,在清代是皇家贡茶,又称为宁红贡。后来疏于管理,茶叶经营又不景气,名茶就此陨落,满山遍野的茶园,多被砍伐,改作了田地,就留了一些作为家用。但是制茶的手艺却是在民间代代相传。

每年的清明前后,我便会抽空回到老家,采摘一些茶叶,在外婆的老灶上,手工制茶,既制作宁红贡,又有东山绿,做好的茶叶带回,馈赠亲朋,也为VIP客户定制一些,最主要的是以备药用。

茶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历代“本草”类医书在提及茶叶时均说它有止渴、清神、利尿、治咳、祛痰、明目、益思、除烦去腻、驱困轻身、消炎解*等功效。近代研究发现,经常饮茶可提神醒脑。茶叶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是咖啡碱,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有80%可溶进水中,饮用后能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腻;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因此,每天清晨喝一杯茶,会使人精神振作,精力充沛。

茶叶还具有消脂作用,我国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提到,饮茶具有解油消食作用。如《本草备安》中说,“茶有解酒食油腻、烧炙之*,利大小便,多饮消脂肪,去油”。所以,古代人们都把茶叶作为消食饮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饮茶帮助消化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的代谢以及提高胃液及其它消化液的分泌量,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经常饮茶还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和*酮甙,具有增加微血管弹性、降低血脂以及溶解脂肪的作用,因而能防止血液中或肝脏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积聚,对防止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

茶虽然好处很多,但也有很多禁忌,如:神经衰弱的人不宜睡前饮茶;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加胃酸浓度,故患有溃疡病的人不宜饮茶;因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等的吸收,因此,患有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的人不宜饮茶。还有不宜空腹饮茶,不饮隔夜茶,饭后不宜立即饮茶等等。

茶叶本性苦寒,去热降浊是最好的,绿茶保存了茶叶的本性,用绿茶可以清热解*,排除身体痰热之*,对于血脂高、血压高、肥胖属于热性体质的可以饮用绿茶。而红茶性温入血,对于脾胃虚寒之人尤为合适,又能振奋人体阳气。

茶叶枕头是民间常用的保健品,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颈部和头部,可以使神经之处于活跃、兴奋或抑制状态,从而调节血管和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神经得到调节,进而使肌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治疗颈椎病、消除疲劳、提神醒脑。

每每清明十分,带着采药队伍,看到那绿油油的茶叶,大家便迈不开腿了,犹如*子进村,一扫而光!

半夏、天南星

路边、茶园、旱地总能见到半夏和天南星,老百姓不喜欢这两种植物,因为都知道有*,如果小朋友不小心误食,会出现严重的中*反应。农民一见到就会把它拔除。其实加工炮制好的半夏、天南星是常用中药,而且炮制后去除了*性,非常安全。炮制后的半夏有法半夏、制半夏、姜半夏、半夏曲;而天南星炮制品有制南星、胆南星。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呕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浆果卵圆形,*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天南星,别名南星、白南星等。块茎扁球形,直径2-4厘米,顶部扁平,周围生根,常有若干侧生芽眼。鳞芽4-5,膜质。叶常单1,叶柄圆柱形,粉绿色,下部3/4鞘筒状;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13-19,有时更少或更多,倒披针形。花序柄长30-55厘米,从叶柄鞘筒内抽出。佛焰苞管部圆柱形;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肉穗花序两性和雄花序单性。两性花序。单性雄花序长3-5厘米,粗3-5毫米。雌花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雄花具柄,花药2-4,白色,顶孔横裂。浆果*红色、红色,圆柱形,种子*色,具红色斑点。花期4-5月,果期7-9月。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环境。

天南星以球状块茎供药用,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由于野生资源少,用量大,人工栽培少,为紧俏中药材之一。

中医讲“怪病多痰”,而半夏和南星是非常好的祛痰药,既可以消有形之痰,又可以消无形之痰,像癫痫的治疗多用到半夏和南星。

何首乌

何首乌是个家喻户晓的好药,但是很多人见过却不一定认识,其实在乡野的房前屋后、田头地脚总能看到它的身影,关于何首乌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据传说,顺州府南河县有个采药人名叫何病儿,采了药就精心炮制,卖给药店,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

何病儿家道贫寒,面色萎*,骨瘦如柴,未老先衰,经常咳咳喘喘,二十刚出头,就满头白发。这天,何病儿背了一篓新采撷的中药,在街市上叫卖。大市口卖茶姑娘见是何病儿,就端来一碗竹叶茶。“何大哥,怎么十几天见不到您啊?”“现在正是药材春采的时候,我一直在山上采药呢!”两人说说笑笑,谈得很投机。

一次,县太爷的大少爷调戏卖茶姑娘,何病儿路见不平,用扁担揍了他,然后逃到大山躲避,在山洞里安了家。这天夜里,月色特别明亮,何病儿见山坡上向阳的地方,有两根青藤,上边长满绿叶,叶片一头尖一头圆,像个心脏形,叶面对着叶面,很似搂抱的样子。何病儿忽然想起中药上有个夜交藤的药名,想来就是这种草了。

何病儿拿起铲子.挖呀挖,发现根子长着一个圆块,长长的,初看像个小人儿似的。他挖出块根,折了一小块放在嘴里一嚼,开始微微有点苦味,细细地咀嚼以后,逐渐有点甜味。何病儿一连挖了几棵,嚼了好几个块根,口渴、饥饿都没有了。

秋去冬来,何病儿吃这青藤的根吃出了甜头,越吃人越有精神。后来,他遇上在山中采药的道长,才知道这是滋肝补肾乌须发的“仙药”,就拜道长为师。

一年过去了,何病儿稀疏、白里透*的头发变得乌黑油亮,面皮细腻,红里透白。弯腰曲背的身板也变得硬朗,充满着青年人的英气。

“仙药”采得多了,老道就叫何病儿把它磨成粉,送给山里山外那些体弱多病、年老力衰的穷人,用开水冲泡饮服,壮了好多人的身体,救了好多人的命。

一次.何病儿跟随道长外出采药,来到*河口靠海的一个渔村里,一个姑娘正在结网,原来是那位卖茶姑娘。姑娘告诉他,那天逃出城以后.无处投奔。后来想到外婆家在*河口,人烟稀少,是个避难之所,就日夜赶路,投奔到这边来了。此时。道长发话了:“你们今天二人相见,我也了却一桩夙愿,由我执柯,你们就成就一件好事吧!”当晚.两人就在姑娘的外婆家成了亲。婚后何病儿继续采药,磨成粉普济众生。当地的人吃了这种粉。很多人白发转乌.病势减退,精力增加。人们只记得这个藤是何病儿引来的,吃了能黑发,就叫它何首乌,最后连何病儿也被叫成何首乌了。

何首乌,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在野外怎么辨认何首乌呢?何首乌为多年生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毫米。

花: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8,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果: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都说何首乌可以乌发,但是很多人吃了却没有见到神奇之效,这是为什么呢?制首乌可滋补肝肾、补益精血。只有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者才合适,而且需要九蒸九晒才具有此等功效。何首乌采回,清洗干净,切片晾晒。再用*酒、黑芝麻、黑豆浸泡,下一步就是上蒸笼一层黑芝麻,一层何首乌,再一层黑豆,如此铺好,进行蒸透,再晾晒。浸泡、蒸、晾晒,反复九次,方成九蒸九晒何首乌。这样炮制的何首乌,神妙之品,功效卓著,当然价格也不菲。

络石藤

走过老家的菜园石墙,用手触碰先人的遗迹,石墙上已爬满了绿绿的络石藤。

络石藤性微寒,味苦。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作用。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络石藤广泛分布中国南北。极易寻得,却对关节疾患效果明显,可以内服,可以煮汤外用,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民间常用络石藤煮水泡脚,效果不错。络石藤是常绿藤本。茎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幼时被灰褐色柔毛,后脱落;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被细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高脚碟状,萼小,5深裂;花管外被细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反卷,5裂,右向旋转排列,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着生在花冠筒中部,花药顶端不伸出花冠喉部外;花盘环状5裂,与子房等长;心皮2,胚珠多数。果长圆柱形,长约15cm,近于水平展开。种子线形而扁,褐色,顶端具种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夏枯草

路边的空地,多见夏枯草,夏枯草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一般植物夏季郁郁葱葱,而夏季枯萎,夏季采收。通常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夏枯草适应性强,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关于夏枯草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为人厚道,自幼攻读四书五经,然而却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如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久医无效,病情越来越重。


  这年夏天,茂盛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


  茂松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草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可入肺气郁结所致瘰疬,用疏肝解郁的药物,配合夏枯草清热散结,效果极佳。据现代医学研究,夏枯草有降低血压和抗多种细菌的作用,常用来治疗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乳腺炎、高血压等病。

夏枯草现在常用于: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2.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3.乳痈肿痛。本品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若配金银花,可治热*疮疡,如化*丹(《青囊秘传》)。

紫苏

紫苏,多是百姓栽种,也多野生。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在中国种植应用约有近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代,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
  《新唐书》说武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令左右不悟其衰”。但未载涂泽是何物。武则天去世四十多年后,王焘《外台秘要》专载武则天长期用过的一首外涂美容药方,内中主要药物是益母草,称之为“近晓武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其功效特异。此药洗面,觉面皮滑润,颜色光泽。经月余生血色,红鲜光泽,异于寻常。如经年用之,朝暮不绝,年四五十岁妇人如少女。


  《本草拾遗》记载:“唐天后炼益母草入面法:在农历五月五日采根苗,曝干勿着火,捣罗,以面水和成如鸡子大,再曝干。仍作一炉,四旁开窍,上下置火,安药中央。大火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养之,勿令火绝。经一伏时出之。瓷器中研制,三日收用,每十两加滑石一两,胭脂三钱。”

这么好的宫廷养颜方法就这样被世人知晓了。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益母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直立,通常高3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千里光

千里光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杀虫明目的功效,对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如疮疖脓肿、皮肤湿疹、丹*等,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记得小时候,到山上砍柴,回来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外婆便会拔回千里光、砍些花椒树枝,煮水给我洗澡,有非常好的作用。

千里光是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别名九里明、九里光、*花母等。其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杀虫明目的功效,对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如疮疖脓肿、皮肤湿疹、丹*等,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所以医生视其为“外科圣药”,民间也广泛应用,并赞美道:“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关于千里光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对老两口,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叫美美,一个叫冬冬。但是两个女儿刚出生的时候,眼睛都不太好,看不到远处的东西,而且总是莫名地流眼泪。老两口为两个女儿找了很多的医生、吃了很多的药,也没见什么效果。有一天,他们遇见了一位白胡子老头。这位老人教他们用一种*色的不起眼的小花儿煮水后,用冒起来的热气来熏孩子的眼睛。没多久,美美和冬冬就有了一双明亮又美丽的大眼睛。据说,她们俩可以看到千里之外,于是人们就称这种植物为“千里光”。

现代使用千里光治疗外科感染也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痈疖初起,可用鲜叶子捣烂外敷;对于脓包疮等化脓性皮肤感染,则宜煎服全草;还可用于褥疮、烧烫伤等。

其实,千里光不仅对外科及皮肤科感染有效,而且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肠炎及急性尿路感染等多种炎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千里光既可用干品15?30克前水内服,也可用鲜品捣烂外敷。例如对于疮疖肿痛,可配伍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治皮肤湿疹瘙瘁,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取汁外涂;用治细菌性痢疾,可与金银花配合同用。

千里光为菊科草本植物,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产于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状茎木质,径达1.5厘米,高1~5米。茎伸长,弯曲,长2-5米,多分枝,被柔毛或无毛,老时变木质,皮淡色。叶具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三角形,长2.5-12厘米,宽2-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戟形或稀心形,通常具浅或深齿,稀全缘,有时具细裂或羽状浅裂,至少向基部具1-3对较小的侧裂片,两面被短柔毛至无毛;羽状脉,侧脉7-9对,弧状,叶脉明显;叶柄长0.5-1(-2)厘米,具柔毛或近无毛,无耳或基部有小耳;上部叶变小,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渐尖。

野菊花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色。体轻。气辛,味苦,有小*。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以色*无梗、完整、苦辛、花未全开者为佳。

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

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长或短匍匐茎。茎直立或铺散,分枝或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较多。基生叶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7(10)厘米,宽2-4(7)厘米,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2厘米,柄基无耳或有分裂的叶耳。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淡绿色,或干后两面成橄榄色,有稀疏的短柔毛,或下面的毛稍多。头状花序直径1.5-2.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3毫米,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长11毫米。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色,舌片长10-13毫米,顶端全缘或2-3齿。瘦果长1.5-1.8毫米。花期6-11月。

野菊是一个多型性的种,有许多生态的、地理的或生态地理的居群,表现出体态、叶形、叶序、伞房花序式样以及茎叶毛被性等诸特征上的极大的多样性。山东、河北滨海盐渍土上的野菊,全形矮小,侏儒状,叶肥厚,注定是一种滨海生态型;江西庐山地区的野菊,显示出叶下面有较多的毛被物;江苏南京地区及浙江的野菊中,有一类叶在干后成橄榄色的。

野菊的叶、花及全草入药。味苦、辛、凉,清热解*,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高血压、肝炎、痢疾、痈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野菊花的浸液对杀灭孑孓及蝇蛆也非常有效。

野菊花对夏季蚊虫叮咬后的红肿脓包具有杀菌去肿的作用。

1、无名肿*。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南沙参

为桔梗科植物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之功效。常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茎高40-80厘米,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长柔毛,少无毛的。基生叶心形,大而具长柄;茎生叶无柄,或仅下部的叶有极短而带翅的柄,叶片椭圆形,狭卵形,基部楔形,少近于圆钝的,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疏生短毛或长硬毛,或近于无毛,长3-11厘米,宽1.5-5厘米。花序常不分枝而成假总状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极狭的圆锥花序,极少具长分枝而为圆锥花序的。花梗常极短,长不足5毫米;花萼常被短柔毛或粒状毛,少完全无毛的,筒部常倒卵状,少为倒卵状圆锥形,裂片狭长,多为钻形,少为条状披针形,长6-8毫米,宽至1.5毫米;花冠宽钟状,蓝色或紫色,外面无毛或有硬毛,特别是在脉上,长1.5-2.3厘米,裂片长为全长的1/3,三角状卵形;花盘短筒状,长1-1.8毫米,无毛;花柱常略长于花冠,少较短的。蒴果椭圆状球形,极少为椭圆状,长6-10毫米。种子棕*色,稍扁,有一条棱,长约1.5毫米。花期8-10月。

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1、治肺热咳嗽:南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简易方》)

2、诸虚之症:南沙参一两,嫩鸡一只去肠,入沙参在鸡腹内,用砂锅水煎烂食之。(《滇南本草》)

3、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身无热,口干咽燥,舌干苔少,脉不数者:南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水煎服。(《温病条辨》)

麦冬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别名麦门冬、杭麦冬。沿阶草为多年生草本,须根较粗,中部或末端常膨大成肉质、纺锤形或椭圆形的块根,地上茎缺或极短,地下茎横走,细长,节上有膜质的鞘。叶簇生于基部,狭线形,禾叶形,长10~50厘米,宽1.5~3.5厘米,有脉3~7条。花夏季开放,白色或淡*色,数至十余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花梗花序总长6~15厘米,远比叶短。花柄长3~4厘米,中部或中部之上具关节。花被片6,披针形,长约5毫米,不开展,稍下垂。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片基部,花丝短,分离。子房半下位,3室,每室有2颗直立、倒生的胚珠,花柱粗短,圆锥形,柱头不明显的3裂。果球形,浆果状,成熟时蓝黑色。生于溪旁、密林或疏林下灌丛中,亦常见栽培。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的各省区,浙江和四川有大量栽培。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夏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抖去泥土,洗净,曝晒3~4天,堆置通风处使其回潮,除去须根,晒至足干。


  

天冬、麦冬本来是天上两个仙女。大姐天冬干练灵巧,爽直,性格盛于妹妹;小妹麦冬文静秀气,貌美,并喜用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装扮自己。她们在天上见到人间虚痨热病的病魔到处行凶,致使人们面簧肌瘦,燥咳吐血,口渴便秘,死者众多,十分可怜。姐妹俩十分同情人间疾苦,决心下凡解救。大姐就在我国东南、西南、河北、山东、甘肃的山谷、坡地疏林、灌木丛中生根落户,小妹麦冬就在我国的秦岭以南浙江、四川一带的溪边、林下安家落户。姐妹俩出没在偏僻地带为那些被病魔缠身的病人奉献自己,和病魔作斗争。姐妹俩虽然都能赶出肺胃阴虚、肺胃燥热、便秘的病魔,又根据两个人的性格有所侧重。大姐对火、燥二魔的清除的力度大于妹妹,直至入侵肾部的魔*;小妹性格文静力弱,但主攻心中燥魔不在话下。二人合作,水火既济,促人康泰。

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麦冬性凉,服用之后能够起到很好的止咳、润肺还有清心、滋阴的作用,对于身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使用麦冬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进行煎煮服用药液之外,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进行泡水服用。这种方法不仅制作简单,同时也能够令身体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一举多得。具体的麦冬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1提高身体免疫力对多种细菌起到抑制作用

麦冬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对多种细菌起到抑制作用,并且还能够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脂系统的功能,长期如此对于身体的适应能力还有免疫能力都能够获得很好的提高。初次之外,麦冬还具有扩张血管还有抵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细胞中的缺氧能力,降低血糖功能,有效的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患有疾病的可能。

2养阴润肺止咳滋阴生津润肺止咳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麦冬泡水喝的功效,麦冬能够起到养阴生津以及润肺止咳的作用。如果身体中出现了脾胃虚寒还有津少、口干舌燥或者是干咳甚至是咳出血的情况,建议将麦冬进行泡水服用;除此之外,当身体出现了心阴不足所引起的心悸、热病之后的干燥情况,服用麦冬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3治疗阴虚肺燥还有咳嗽痰多的情况利咽润肺缓解便秘

如果身体患有了热病,那么对于津液还有脾胃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口渴、咳嗽、心烦失眠还有心悸、口干舌燥、舌头发红等等情况,这个时候建议服用一些麦冬,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麦冬对于以上的一些情况治疗效果很好,不仅能够保护我们的肺部、咽喉,同时对于便秘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麦冬服用之后对于心脏、肺部还有胃部具有很好的调养作用,能够起到清心润肺以及养胃生津的作用。如果身体中出现了热病,例如感冒、咳嗽、各种肺病等等,服用麦冬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麦冬除了以上的治疗效果之外,还能够有效的治疗冠心病以及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并且效果还非常的不错。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麦冬中含有大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例如各种类型的甾体皂苷,同时还含有鲁斯可干元,除此之外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葡萄糖还有维生素A等物质,这些对于身体都是非常有益的。

东山郎中

好得好辛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