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出名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214/c1usddq.html来源:金融界网站作者:李奇霖本篇报告是经济数据分析手册系列的第二篇——工业数据篇。我们将先从工业增加值数据开始讲起。工业增加值数据,反映的是工业生产的快与慢。而工业生产又与经济的冷热状况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工业增加值数据,我们可以对经济的供给端有更深的了解。本文对工业增加值数据的介绍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业增加值数据的核算流程是什么?第二,怎么解读工业增加值数据?第三,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预判工业增加值数据的变动?1初识工业增加值数据(一)工业增加值是什么?我们曾介绍过GDP的具体核算流程。按照生产法,需要分别计算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然后加总得到最终的GDP。(详见《GDP分析手册》)工业增加值,其实就是GDP核算中的工业部分。什么是工业?“工业”概念在我国经济统计中有非常明确的范围界定,它包含三个国民经济门类行业:1)采矿业。2)制造业。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制造业最重要,占比在85%左右。统计局会在公布GDP数据时,同时公布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当然其中也包括季度、年度的工业增加值。本篇报告讨论的重心主要在于月度工业增加值数据。它和年/季度的工业增加值,概念上没什么差异,但也有一些特殊性:一是考虑到时效性,需要每月独立核算。并且由于基础资料不完整,只能采用推算方法。二是统计范围更小,只统计了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万的工业企业)的数据。(二)月度工业增加值数据怎么核算?月度工业增加值数据的生产过程并不算复杂,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计算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第二步是核算本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第三步是利用增加值率法来推算本月工业增加值。第一步。要得到上年度的工业增加值率,就要先计算各年度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核算基础数据来自于每年的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年起统计局正式实施这一调查。调查范围是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部分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它们约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被调查企业需要填写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表。这个表格覆盖的企业数据内容是比较全面的,包括折旧、职工薪酬、税费等。基于这些数据,统计局可以直接计算出各企业的增加值(由收入法的四个项目加总而成)和总产值。将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总产值按照行业划分进行合并汇总,可以计算出国民经济中类行业、大类行业以及总的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然后用行业增加值÷总产值,可以得到各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第二步。本月度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数据,主要来自于每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报的“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其中工业总产值又主要包括三部分:1)本期产成品价值。2)在制品、半成品本期的价值增值。3)对外加工费。将各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按照行业进行汇总,即可得到行业的月度总产值数据。值得一提的是,年之后,企业都是直接通过国家联网直报系统上报月度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数据,然后再由国家统计局进行汇总,避免了之前数据传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为调整数据的情况,所以数据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第三步。各行业月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上年度各行业增加值率=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再将它们继续汇总,可以得到大类、门类行业以及总的工业增加值。为什么只能推算?主要还是受月频数据的时效性制约,统计局很难获得企业详细的财务费用数据,所以无法像年度数据一样,直接依据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年度数据也只有被调查企业才有详细数据)。只有产量、产值的数据是比较好摸清的,所以只能采用增加值率法间接推算。不过,考虑到与GDP数据的衔接问题,统计局在年11月之后,就已经不再公布月度工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数据了,而只发布增速数据,这一点需要注意。这里的增速指的主要是不变价增速。所以首先要将现价工业增加值转为不变价工业增加值,方法是价格指数缩减法,我们在GDP核算中曾提到过。PPI是工业所采用的价格缩减指数。不同中类行业用对应的PPI缩减,然后再将行业不变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行业大类和总的不变价工业增加值。在有了不变价工业增加值后,就可以计算增速。目前统计局既会发布同比增速,也会发布季调后的环比增速。环比增速自年2月份后发布,季调方法和GDP一样,也是采用统计局研制的季节调整软件(NBS-SA)。不过在增速计算方面,有一点处理上的细节,我们在此按下不表,下文会再提到。总结上文,针对目前统计局发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数据,我们认为有四点需要把握:1)月度工业增加值是一个利用上年度增加值率间接推算出来的数据。1)目前只公布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不公布绝对值。2)度量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是所有工业企业。3)是用不变价工业增加值来计算增速,而不是现价,即剔除了价格因素。(三)“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的变化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规模以上”这个概念。将工业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主要还是考虑到现实中的统计局限性。一方面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量繁多,统计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小企业缺乏完整清晰的财务核算流程和财务报表,又很难严格落实统计数据填报的准确性,所以如果纳入了小企业,可能会让数据质量打折扣。虽然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有限,但是它们的增加值占所有工业企业的比例,大约在80%以上,还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统计局每年都会按照企业前一年的营收规模,来评定是否将其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由企业向统计局审报)。符合这个标准的企业每年是有变化的,比如有新建的、营收扩张的、也有破产倒闭的、营收下降的。所以这个名录内的企业范围一直在变动。比如企业A的年营收规模超过万,则会在年纳入该名录(简称为“升规”),若该企业年经营不善,营收又回到万以下,则会在年被划出该名录(简称为“退规”)。读者在这里可能会有疑问:如果名录内的企业进进出出,那么不同时期的工业增加值,可能会面临统计口径不可比的问题。比如去年可能统计了企业A的增加值,今年A变为了规模以下企业,就没有被统计。那么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增加值的月度同比增速数据,对此是如何处理的呢?一个基本原则是:以本期的企业范围为基准。比如去年有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A升规之后,今年规模以上企业变成了家,企业A会同时填报本期和上年同期的工业数据。这时在计算增速时,无论是分子(本期工业增加值)还是分母(上年同期工业增加值),都以这家工业企业为准来计算。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试图用以前的名义工业增加值绝对值,再结合同比增速数据、PPI数据,倒推出当前各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绝对值,会产生比较大的估算误差,因为增速的口径一直在动态调整,而口径的变动细节是我们所不掌握的。另外,“规模以上工业”的标准,本身也经历了多次调整:1)-年,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的非国有工业法人单位。2)-年,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的工业法人单位;3)年至今,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的工业法人单位。从标准的变化来看,一是所有制色彩在淡化,这反映了民营经济的壮大。二是营收门槛在抬高,说明我国工业企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张。21世纪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迅速增长。年门槛调高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而后缓慢增加,截至年5月,共有37.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如何解读工业增加值?(一)从总量上观察工业增加值目前可以获取的月度工业增加值数据,有当月同比、累计同比、季调环比。目前市场和研究者采用的比较多的还是同比增速。在中国,1月和2月存在春节错位因素。如果上一年春节假期在1月,企业停工,而今年春节今年在2月,那么今年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大幅冲高,2月数据则陡然下行,进而会导致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时间序列图中出现一些明显的“尖刺”。一个简单的处理办法是,不考虑1月和2月的当月增速,而将它们直接合并起来,用1-2月累计增速代替,这样就可以消除春节影响,使得整体数据走势更为平滑。事实上,自年起统计局就开始合并发布1-2月份工业数据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反映的是工业生产的快与慢。而工业生产又与经济的冷热状况密切相关。如果工业增加值增速上升,说明工业企业开工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背后可能反映了更旺盛的社会需求,或者至少说明企业对短期经济前景是更加看好的。当然,影响因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工业生产的变化,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