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重 [复制链接]

1#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年)》(工信部联通信〔〕77号,下称《行动计划》),为推动*策加快落地,回应社会关切,现对《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5G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年《*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5G商用两年来,在产业界各方共同努力下,5G商用发展成效显著,技术产业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和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应用探索日益活跃,涌现了大批优秀案例,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但也要看到,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仍存在困难,亟需统筹各方力量,明确目标、优化环境、形成合力,持续推动5G实现从1到N的跨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5G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九部委共同出台了《行动计划》,这对于凝聚各方共识,加快推进5G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5G应用“扬帆远航”,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第一,推动5G应用发展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融合赋能。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加快规模化推广成为新技术成功商用的关键。5G的新特性、新能力为各项技术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规模应用进一步提供了可能,不断催生出诸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例如,5G+AI机器视觉监测能够更广泛地用于高温、井下、移动等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

第二,推动5G应用发展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重要发展趋势。5G将为传统产业赋能、赋值、赋智,有力驱动管理理念、生产方式的变革。例如,5G在采矿业应用,可以显著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提高了生产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极大降低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第三,推动5G应用发展有利于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网络的广泛覆盖,可将社会治理的感知触角广泛延伸、深度下沉,让数据“出谋划策”,形成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能力。5G可推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例如,疫情期间,各地、各企业积极利用5G技术推出远程诊疗、智能医护机器人、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应用,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动计划》按照需求牵引、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同联动的基本原则,在遵循技术演进规律、市场发展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有为*府”的管理和服务作用,通过搭平台、出*策、树典型、优环境等多种措施,助推5G应用规模化发展。

《行动计划》分别从标准体系构建、产业基础强化、信息消费升级、行业应用深化、社会民生服务、网络能力强基、应用生态融通、安全保障提升等方面提出了8大专项行动。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在专项行动中设置了4大重点工程,包括实施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工程、面向行业需求的5G产品攻坚工程、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和5G应用安全能力锻造工程,重点明确了主要突破方向,以及需要产业各方合力推动的重大事项。

四、未来三年,5G应用将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在哪些方面提出了目标和具体指标?

《行动计划》结合当前5G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5G发展目标。到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行动计划》量化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5G的发展水平,统筹2B和2C两个应用领域,兼顾深度和广度两个衡量维度,从用户发展、行业赋能、网络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7大量化指标,以引导5G发展方向。

一是在衡量5G用户发展方面。提出了5G个人用户普及率、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2项量化指标,推动5G应用逐步在消费市场普及,进一步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在衡量5G行业赋能方面。提出了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增长率、重点行业5G示范应用标杆数、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3项量化指标,着力推动5G应用在垂直行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三是在衡量5G网络能力方面。提出了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5G行业虚拟专网数2项量化指标,着力提升面向公众覆盖和行业企业覆盖的5G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五、如何推动各方下场“参赛”,打好5G应用“扬帆远航”发展的“团体赛”?

5G融合应用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应用,5G应用的主战场在赋能实体经济、在赋能千行百业。这就决定了5G应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又与各行业企业数字化基础、经验知识等紧密结合,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多方主体间广泛参与,开展“团体”合作,也亟需*府部门间通力协作,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形成5G应用的大融合、大生态。

第一,打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团体赛”。5G在实体经济等领域发挥乘数效应,需要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发挥好技术间的协同互补优势,做好技术“组合拳”,不断支撑5G应用新蓝海。

第二,打好5G行业企业间深度合作的“团体赛”。5G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基础电信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产业各方积极下场“参赛”,同时培育一批专注应用落地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有效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共筑良好产业生态。

第三,打好5G各级*府间协同联动的“团体赛”。5G融合应用属于全新领域,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解决应用中的各类问题,亟需加强*府部门间协同和部省联动,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策等方面有机衔接,促进5G融合应用加快落地。

六、5G应用涉及千行百业,如何大力推进5G应用发展?

5G赋能千行百业的过程,就是推动全社会数字化、壮大数字经济的过程。我国行业众多,各行业、各企业数字化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差异性大,个性化更为突出。因此,5G应用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把握5G应用发展的阶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特点,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分重点、分批次,循序渐进,在部分应用需求强烈、基础较好、带动性强的重点行业,形成突破性进展,待成熟后,逐步复制推广到千行百业。

《行动计划》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通过三年时间初步形成5G创新应用体系。从促进信息消费看,重点培育5G+新型信息消费和融合媒体,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加快5G在媒体领域的落地应用;从推动实体经济域看,重点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采矿、智慧电力、智慧油气、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从提升民生服务领域看,重点加大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和智慧城市的5G应用创新,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除了上述15个行业之外,其他行业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业内经验成果,推动5G融合应用尽快落地。同时,《行动计划》也支持各地方*府、行业联盟协会等部门单位,及时总结5G行业应用发展成效,通过资金、*策、赛事等多种方式,推动5G应用从“样板房”向“商品房”加速转变,加快应用向千行百业的复制推广,全面赋能数字中国的建设。

七、如何推动5G应用标准的构建和推广?

5G应用标准体系的构建对于5G应用的规模化复制和推广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行动计划》从健全工作机制、构建标准体系、落地关键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第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重要事项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化组织合作机制,也可以充分发挥5G应用产业方阵等行业组织优势,促进融合应用标准的实施落地。

第二,构建标准体系。系统推进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加快制定基础共性标准、融合设备标准、重点行业解决方案等5G应用标准体系研制。

第三,落地关键标准。选择医疗、工业、媒体等重点领域,发挥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率先推动5G应用标准落地。

八、在5G安全保障提升方面有哪些工作部署?

安全是5G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坚实保障。《行动计划》从加强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开展5G应用安全示范推广、提升5G应用安全评测认证能力、强化5G应用安全供给支撑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部署,提升5G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加强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构建5G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做好5G应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督检查。

二是开展5G应用安全示范推广。鼓励各地方和企业打造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开展5G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

三是提升5G应用安全评测认证能力。支持与国际接轨的5G安全评测机构建设,开展5G应用与基础设施安全评测和能力认证。

四是强化5G应用安全供给支撑服务。加强5G安全服务模式创新,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制定融合应用场景安全服务方案。

九、《行动计划》保障措施重点有哪些?

《行动计划》的落地见效,离不开健康有序、包容审慎的应用发展环境。《行动计划》提出了5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和省部联动,鼓励各级地方*府积极出台并落实*策举措,促进5G融合应用加快落地。支持上下游企业形成高效有机的合作模式。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5G应用样板项目、示范标杆的宣传力度。完善5G应用创新企业服务体系,开展5G应用场景创新的产融对接活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5G投入。加强重点领域5G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监管新模式。

三是打造人才队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强共享型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组织5G相关职业培训和认证,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

四是推动国际合作。支持建设5G应用海外推广渠道和服务平台,推动成熟5G应用走出去。充分发挥国际组织作用,鼓励企业参与5G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五是做好监测评估。建立5G发展监测体系,构建全景化5G网络地图,常态化监测5G应用和产业进展。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

(-年)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5G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发展模式,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特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实体经济主战场,面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遵循5G应用发展规律,着力打通5G应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打造5G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牵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5G应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对5G应用的需求潜力,激发5G应用创新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围绕5G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奠定5G应用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遵循5G技术、标准、产业、网络和应用渐次导入的客观规律,紧扣国际标准节奏,有重点地推动5G应用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聚焦5G发展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协议标准互通、应用生态构建、产业基础强化等关键共性问题。支持基础扎实、模式清晰、前景广阔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示范引领5G应用规模化落地。

坚持协同联动。加强各方沟通衔接,畅通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作。发挥行业、地方等积极性,出台并落实支持5G应用发展的*策举措。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互联和协同合作,形成“团体赛”模式。

(三)总体目标

到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网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

——重点领域5G应用成效凸显。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个以上5G应用标杆。

——5G应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机制初步构建,形成*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种以上的5G应用解决方案。完成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制30项以上重点行业标准。

——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5G网络覆盖水平不断提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建成超过个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面向应用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力进一步增强。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打造10-20个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树立3-5个区域示范标杆,与5G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突破5G应用关键环节

(一)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行动

1.加快打通跨行业协议标准。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重要事项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化组织合作机制,尽快实现协议互通、标准互认,系统推进5G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策措施落实,加速推动融合应用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5G应用产业方阵行业组织优势,促进融合应用标准的实施落地。

2.研制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系统推进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明确标准化重点方向,加强基础共性标准、融合设备标准、重点行业解决方案标准的研制,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突破重点领域融合标准研究和制定。

3.落地一批重点行业关键标准。发挥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带动各方进一步强化协作,合力推动5G行业应用标准的迭代、评估和优化,促进相关标准在重点行业的应用落地。

(二)5G产业基础强化行动

4.加强关键系统设备攻关。持续推进5G增强技术基站研发,巩固中频段5G产业能力。组织开展5G毫米波基站研发和端到端测试,加快技术和产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产业基础。按照5G国际标准不同版本阶段性特征,R15版本聚焦高速率大带宽应用,R16版本聚焦高可靠低时延应用,R17版本聚焦中高速大连接应用,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入。

5.加快弥补产业短板弱项。加大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关键射频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术和产业化瓶颈,带动设计工具、制造工艺、关键材料、核心IP等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满足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支持高精度、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5G射频、协议、性能等仪器仪表研发,带动仪表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尽快突破。

6.加快新型消费终端成熟。推进基于5G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推动嵌入式SIM(eSIM)可穿戴设备服务纵深发展,研究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设备工程化攻关,重点突破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内容制作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降低产品功耗,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三、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

(一)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

7.5G+信息消费。推进5G与智慧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

8.5G+融合媒体。开展5G背包、超高清摄像机、5G转播车等设备的使用推广,利用5G技术加快传统媒体制作、采访、编辑、播报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推广高新视频服务、推动5G新空口(NR)广播电视落地应用,提供广播电视和应急广播等业务。开展5G+8K直播、5G+全景式交互化视音频业务,培育度观赛体验,结合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推动5G在大型赛事活动中的普及。

(二)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

9.5G+工业互联网。推进5G模组与AR/VR、远程操控设备、机器视觉、AGV等工业终端的深度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业内网,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形成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的网络部署模式,推动“5G+工业互联网”服务于生产核心环节。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聚焦“5G+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行业,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持续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支持5G在质量检测、远程运维、多机协同作业、人机交互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化应用,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成熟模式在更多行业和领域复制推广。打造产业生态,推广区域应用,鼓励各地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不断拓展5G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10.5G+车联网。强化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加强*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联系,共同建立完备的5G与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保障应用的端到端互联互通。提炼可规模化推广、具备商业化闭环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用户接受程度。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块的车载渗透率和路侧部署。加快探索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5G网络协同规划建设,选择重点城市典型区域、合适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加快5G+车联网部署,推广C-V2X技术在园区、机场、港区、矿山等区域的创新应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互信互认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体系。

11.5G+智慧物流。加强5G在园区、仓库、社区等场所的物流应用创新,推动5G在无人车快递运输、智能分拣、无人仓储、智能佩戴、智能识别等场景应用落地。加速基于5G的物流物联网数据接入、计算和应用平台建设,推进端边云协同的物流自动化智能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实现物流行业自动化运输、智能仓储和全流程监控。

12.5G+智慧港口。研制适用于港口集装箱环境的5G辅助定位产品,加快自动化码头、堆场库场数字化改造和建设。推动港口建设和养护运行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加快智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在无人巡检、远程塔吊、自动导引运输、集卡自动驾驶、智能理货等场景的应用,助力港口智能化。

13.5G+智能采矿。加快可适应采矿环境具有防爆等要求的5G通信设备研制和认证,推进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区5G网络系统、智能化矿区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各类矿区的应用,拓展采矿业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5G应用场景,推进井下核心采矿装备远程操控和集群化作业、深部高危区域采矿装备无人化作业、露天矿区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14.5G+智慧电力。突破电力行业重点场景5G确定性时延、授时精度、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搭建融合5G的电力通信管理支撑系统和边缘计算平台。开展基于5G的工业控制与监测网络升级改造,推广发电设备运维、配电自动化、输电线/变电站巡检、用电信息采集等场景应用,实现发电环节生产的可视化、配电环节控制的智能化、输变电环节监控的无人化、用电环节采集的实时化。

15.5G+智能油气。开展适应油田油井复杂环境的5G特种终端设备的研发,推进多协议智能数据采集5G网关、监控产品的研制,实现与油气领域通信接口的有效衔接。实施5G在油田油井、管线、加油站等环节高清视频监控、管道泄露监测、机器人智能巡检、危化品运输监控等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为油气采集、管道传输、油气冶炼等环节提供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支撑。

16.5G+智慧农业。根据农业农村数字化需求,重点推进面向广覆盖低成本场景的5G技术和应用。丰富5G在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加快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在无人农业作业试验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5G应用创新,发展5G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领域应用。加强数字乡村与5G融合应用,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利用5G推动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信息消费。

17.5G+智慧水利。推进5G技术与水利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5G、物联网、遥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提高水利要素感知水平。结合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场景,研究人工智能施工系统顶层设计和模型算法实现,在5G人机协同应用方面实现突破。

(三)社会民生服务普惠行动

18.5G+智慧教育。加快5G教学终端设备及AR/VR教学数字内容的研发,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交互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推动5G技术对教育专网的支撑,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研究制订网络、应用、终端等在线教育关键环节技术规范。加大5G在智慧课堂、全息教学、校园安防、教育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等场景的推广,提升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能力。

19.5G+智慧医疗。开展5G医用机器人、5G急救车、5G医疗接入网关、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加强5G医疗健康网络基础设施部署,重点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便民医疗点、医养结合机构等场所,打造面向院内医疗和远程医疗的5G网络、5G医疗边缘云。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重点推广5G在急诊急救、远程诊断、健康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加快培育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智慧医疗服务新业态。

20.5G+文化旅游。突破数字内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端云协同渲染、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适配5G网络的AR/VR沉浸式内容、4K/8K视频等应用。打造AR/VR业务支撑平台和云化内容聚合分发平台,推动与5G结合的社交、演播观影、电子竞技、数字艺术等互动内容产业发展。促进5G和文旅装备、文保装备、冰雪装备的融合创新。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线上演播等新业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新场景。

21.5G+智慧城市。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巡逻机器人、智慧警用终端、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快智慧表计等产品在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部署,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提高城市感知能力。围绕信息惠民便民,加快推广基于5G技术的智慧*务服务。以社区、园区、街区等为基本单元加快数字化改造,形成一批5G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社区生活新服务。推动5G技术在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四、提升5G应用支撑能力

(一)5G网络能力强基行动

22.提升面向公众的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5G独立组网建设,扩大5G网络城乡覆盖,持续打造5G高质量网络,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新建5G网络全面支持IPv6,着力提升5G网络IPv6流量。强化室内场景、地下空间、重点交通枢纽及干线沿线5G网络覆盖,推动5G公网上高铁,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推广利用中低频段拓展农村及偏远地区5G网络覆盖。

23.加强面向行业的5G网络供给能力。加快提升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室内定位等关键技术支撑能力,推进面向行业的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医卫机构等重点区域5G覆盖。支持各地结合区域需求,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探索建网新模式,形成区域先导效应。

24.加强5G频率资源保障。继续做好5G基站和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工作。推动MHz频段广播电视业务的频率迁移,加快MHz频段5G网络部署,适时发布5G毫米波频率规划,探索5G毫米波频率使用许可实行招标制度,开展5G工业专用频率需求以及其他无线电系统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5G工业专用频率使用许可模式和管理规则。

(二)5G应用生态融通行动

25.加快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支持电信运营、通信设备、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服务创新和数据应用创新。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不断培育5G应用新蓝海。打造一批既懂5G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芯片模组规模化发展,促进上下游跨界协同联动。

26.推动5G融合应用*策创新。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和行业优势,开放5G应用场景,加快地方特色应用落地。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5G应用创新引领区,探索应用推广新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

27.开展5G应用创新载体建设。依托5G应用产业方阵,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为创建主体,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开展面向应用创新的技术和产业服务。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5G应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完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发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域产业聚集优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推动5G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

28.强化5G应用共性技术平台支撑。面向工业制造、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5G行业应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解决制约行业应用复制推广的技术瓶颈。重点支持建设与5G结合的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室内5G蜂窝独立定位、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共性技术平台,提供跨行业的5G应用基础能力。

(三)5G应用安全提升行动

29.加强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构建5G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将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纳入5G应用研发推广工作流程,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并与5G应用同步实施。做好5G应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督检查,提升5G应用安全水平。

30.开展5G应用安全示范推广。鼓励各地方和企业打造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研发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易推广的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开展5G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最佳实践在工业、能源、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普及。在5G应用中推广使用商用密码,做好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31.提升5G应用安全评测认证能力。支持与国际接轨的5G安全评测机构建设,构建5G应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评价体系,开展5G应用与基础设施安全评测和能力认证。

32.强化5G应用安全供给支撑服务。支持5G安全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转化,鼓励5G安全创新企业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加强5G安全服务模式创新,推动5G安全技术合作和能力共享,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制定融合应用场景安全服务方案。加强5G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现共享与协同处置。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策等方面有机衔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5G应用作为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等重点方向,充分利用相关专项资金,持续引导行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5G行业应用发展。鼓励各级地方*府围绕5G应用落地、生态构建、产业培育、网络建设等工作,积极出台并落实*策举措,促进5G融合应用加快落地。支持上下游企业深度耦合、紧密衔接,形成高效有机的合作模式。成立5G应用推广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应用推广中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指导和决策支撑。

(二)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府采购支出向5G应用领域倾斜,率先在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5G应用,加大对5G应用样板项目、示范标杆的宣传力度。依托产融合作平台打造“5G+金融”发展生态,以产融合作试点为载体开展5G应用场景创新的产融对接活动。完善5G应用创新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5G应用创新创业领域。有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建立5G应用投资基金,加大对5G重点行业应用和关键产业环节投资。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5G应用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加强协同监管,加快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重点领域5G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监管新模式。

(三)培育人才队伍。厚植5G人才培育基础,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精准培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强共享型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推进5G相关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实施好5G相关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安全技术技能大赛、组织5G相关职业培训和认证,丰富5G人才挖掘和选拔渠道,培育一批既懂5G通信技术又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公众开展5G知识科普,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四)推动国际合作。支持建设5G应用海外推广渠道和服务平台,推动成熟5G应用走出去。发挥国际组织协调作用,鼓励企业参与5G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鼓励国内企业加强海外5G应用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或地区提供更为优质产品和服务,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五)做好监测评估。加强*策成效评估和动态调整,建立5G发展监测体系,构建全景化5G网络地图,常态化监测5G应用和产业进展,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