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假药有多可怕哪怕你没吃,也能要了你的命 [复制链接]

1#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41088.html

年底,在巴基斯坦的两座城市,共有60人服用止咳糖浆后死亡。涉事糖浆分别由两家药企生产,全都包含一种名叫右美沙芬的活性成分(合成的吗啡类化合物),进口自印度的同一家厂商。印度药物监管部门随即要求该厂商停产接受调查。

在巴基斯坦进行的检测显示,那些止咳糖浆的右美沙芬含量似乎没有问题。但进一步的检测发现了不应该存在于药物中的东西——左美沙芬,这就是导致死亡的污染物,其效果比吗啡还要强五倍。

年9月,巴拉圭44名儿童因为呼吸困难入院治疗。原来,他们全都服用了当地生产的一种止咳药。调查人员前往生产厂家,找到所含右美沙芬的进口记录,通过查看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假冒伪劣药品的数据库,发现这些右美沙芬与导致巴基斯坦60人死亡的那些污染物是同一批次。

巴拉圭医生用解*剂救了孩子们的命。世卫组织继而发布警告,列出了那家印度厂商生产的、可能受到污染的各批次产品。当时,产品已运往欧洲、北非、中东和拉美的多个国家,在哥伦比亚和秘鲁已经被制成止咳药,幸好在到达患者手中之前被召回。而运往中东的那一批则无迹可寻。

在上述案例中,质量极差的药物由于其造成的危害太过引人注目而被发现。但那些不那么惹眼的劣质药物,比如活性成分含量不足的抗生素,很有可能到达世界各地患者的手中而不被察觉。

01没吃假药也可能丧命

如今,药物的生产和分销已成为一项复杂的国际性事务,人们常常难以追踪假冒伪劣药物的来源以及去向。这些药物有可能让你生病,甚至要了你的命,哪怕你根本没有服用。

假冒伪劣药物是个笼统的说法,其中既包括“伪劣药物”,即质量把控不过关或者因为存储运输不当而失效变质的药物,也包括“假冒药物”,即名不副实的假药,其厂名厂址可能是伪造的,成分和含量也可能与描述不符。

假冒伪劣药物可能没有疗效,比如彼得·吉莱斯皮(PeterGillespie)兜售的那些药物。年至年,吉莱斯皮把包假药引入英国的分销系统,其中包进入药店卖给了患者。这些假药被用来治疗心脏病、胰腺癌和精神疾病,它们不含有或者只含有一部分理应包含的活性成分。这意味着患者的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吉莱斯皮最终因此入狱。

服用假冒伪劣药物也可能会让人丢了性命。年,56岁的美国汽车工人托马斯·赖宾斯基(ThomasRybinski)由于背痛打了一针,随后生病死亡,原因是他注射的药物被污染,导致真菌性脑膜炎。那批药物来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家几无质量控制的药店,最终导致美国近人严重感染,其中64人不治身亡。

哪怕你没有服用假冒伪劣药物,也可能会丧命。一般认为,活性成分过少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病*药)有助于病菌进化,从而使它们对质量好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然后,这些病菌会传播扩散。

美国疾病动态、经济和*策中心主任拉马南·拉克西米纳拉扬(RamananLaxminarayan)说,对于某些药物,比如他汀类和关节炎药物,假冒伪劣药物的影响仅限于服药者。但对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降低对其他人的疗效。“如果南亚有人滥用,那么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要是胡乱用药,不考虑对其他人的影响,这个问题就会出现。”

“这其实和气候变化没什么区别。”拉马南说,“二者都会对全球造成影响,都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

促成抗菌药耐药性的因素——高感染率、滥用抗菌药、卫生条件糟糕和药物质量低劣——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常见,这意味着耐药性也是如此。细菌是不分国界的,它们可以轻易地穿梭于世界各地,寄生在出口食品和人体中。通常,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能彼此转移遗传物质,对人类造成更大威胁。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原本容易治疗的感染卷土重来。肺结核和HIV等疾病变得更加难以治愈。未来,常规手术和癌症治疗可能变得危险。不管在哪里,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这类感染,而药物也无法挽救我们的性命,这并非危言耸听。

揭秘:印度假药制造全产业链

在德里的一家印度餐厅,我见到了苏雷什·萨蒂(SureshSati)。在其职业生涯中,他做了相当长时间的私家侦探,专门在药物行业打假。

他的客户是产品遭到仿冒的制药公司。萨蒂四处奔走,追踪假药窝点,向警方提供信息,以便突击搜查。对于那些想了解假药生意的研究人员、记者和纪录片制作人来说,找他准没错。“如果说印度有人可以告诉你关于假药的一切,那就是我。”萨蒂说。

坐下来还不到一刻钟,他就拿出了很多假药样品,以至于我们的咖啡杯都有被挤下桌子的危险。有的样品是他在私人调查和警方搜查中得来的,有的是假药分销网络里的线人提供的。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之一。在美国出售的非处方和处方类仿制药中,有40%来自印度。在英国,四分之一的仿制药来自印度,而仿制药占到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处方用药的80%。

然而,印度的制药行业没有受到严格监管,而且在外贸伙伴的推波助澜之下,印度制药公司纷纷出口不合格或被污染的药物。年,印度制药巨头Ranbaxy被罚5亿美元,原因是数据造假和安全标准不达标。年,德国出于安全考虑暂缓80种印度药物上市。

令情况更加复杂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Ranbaxy的违规行为遭到美国重罚,但在英国看来,还没有严重到需要惩罚的地步。年,印度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来监督向印度市场供货的企业,那么几乎所有这类企业都要关停。”

假冒伪劣药物在印度究竟有多普遍?由于这些药物往往隐匿行踪,官方数据十分有限。世卫组织近期的一项调查估计,在中低收入国家,大约有10%的药物属于假冒伪劣产品。年,代表印度*府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药物调查显示,在抽样药物中,3.16%是伪劣产品,0.%是假冒产品。

萨蒂说,这些官方数据并没有完全反映真实情况,至少就假药而言是这样。他对上述调查的抽样方法持保留态度。他还说,平均数具有误导性,因为某些药物(止痛药、抗生素、心脏病药物和癌症药物)的造假现象比其他药物更加严重。按照他的说法,药物的用量越大,被假冒的频率就越高。

萨蒂指着面前的一个纸盒,里面装着10板Zifi,这是一种用来治疗喉咙感染、尿路感染和淋病的抗生素头孢克肟。“现在雨季来临,人们容易生病。这种药卖得最好,每个医生都会开Zifi。”他说。这使Zifi成为造假者的主要目标。

根据线人的情报,他估计市面上40%的Zifi都是假药。这个数字难以核实,可能不适用于整个国家,因为萨蒂的线人只在德里附近活动,但在关于查获假药的新闻报道中,Zifi确实经常被提及。

我问,可不可以给这盒药拍张照片。他递给我两板Zifi,让我拿走。他说,“我还能搞到更多。”药物包装上甚至还印有短信验证码,可以查看真伪。我打算从药店买一板,和这些假药进行对比。

萨蒂说,他曾卧底一个制假售假窝点,以便了解整个运作过程。他假装想购买一种常见镇痛药的假冒产品。

他们从德里开车出发,来到索内帕特县的一间小工厂,那里已经有了生产这种药的模具。他支付了购买十万片的预付款,然后他们前往卡尔纳尔县的一间印刷厂,那里有印刷药板所需的设计文件。他们让另一个人负责药片的分板包装。

纸盒包装以及批次号和有效日期标签是在德里打印的。没几天,他订的那批假药就做好了。萨蒂把假药烧毁,并向警方举报,导致那个制假售假窝点被查抄。有人告诉他,他如果再在当地出现,就会被人干掉。

萨蒂说,在制假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造假者会问一个问题:“你想要哪种?全盐、半盐还是粉笔?”这分别是指活性成分充足、活性成分不足以及只是粉笔灰的假药,价格各不相同。

专家解析:假药如何导致耐药性

萨蒂说,大概15年前,往假药中添加少量活性成分的做法开始在印度出现,因为药物监管人员和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假药的存在。造假者把这种做法视为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因为如此一来,假药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不那么惹人注意。他们就算被抓,也可以说是生产失误,而非蓄意造假。

另外,验明真假的最简单方法是比色法。这种方法分析的是某成分是否存在,而不是浓度多少。因此,假药如果包含一定数量的活性成分,被发现的可能性就更低。这对造假者而言是好消息,但对患者而言却是坏事,因为他们接受了亚治疗剂量,也就是有效剂量过低,无法治好他们的病,而从抗菌药耐药性的角度来说,危害就更大了。

“显然,亚治疗剂量会导致抗菌药耐药性。”流行病学家、伦敦国王学院*策研究所高级客座研究员伊丽莎白·皮萨尼(ElizabethPisani)说。

“病菌一直在变异。”她解释道。有的变异会略微增强病菌的耐药性,但突变体与非突变体相比常常处于劣势,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繁殖。

我们的抗菌药对非突变的病菌最为有效,不过,全治疗剂量会进一步确保,略微具有耐药性的病菌也能被消灭。然而,如果只含有少量活性成分,那么敏感的病菌会先被杀死,但剩余的活性成分也许不足以杀死略微具有耐药性的病菌。“这为略微具有耐药性的病菌提供了繁殖的空间,因为竞争对手被消灭了。”皮萨尼说,“突变体就是这样成为优势菌株的。”

她接着表示,不含任何活性成分的假药也能导致耐药性。吃了这类假药的人,往往转而服用下一代抗菌药,以为他们原来吃的那种药没有效果。于是,病原体面对的是理想情况下只用于治疗罕见耐药性感染的药物。

在假冒伪劣药物检测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常常作为一个衡量指标。但即使含量正确,也不是所有的活性成分都可被人体吸收。皮萨尼说,在糟糕的药物配方中,有效剂量不足的药物比例也许会大大提高。

通盘考虑之下,皮萨尼认为,假冒伪劣药物是造成抗菌药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实验室研究、模型和常识全都指向假冒伪劣药物与耐药性之间的关联,但却很难直接在人类身上开展试验。正如皮萨尼所说,“大规模人体试验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但总不能给人吃假药吧?”

然而历史上,无意之中恰恰发生了这样的事。

上世纪50年代,泰国-柬埔寨边境曾爆发疟疾。后来,为了遏制病情蔓延,公共卫生部门会提前发放抗疟药氯喹。到年时,卫生部门已将氯喹掺入食用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抗疟药施放给更多民众。

但是,往盐里掺药并不是最好的入药之道。大批患者由于用药不足,重新感染上带有抗药性的寄生虫,疾病再次肆虐。不仅泰柬边境,其他大批量发放氯喹的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到70年代,针对恶性疟原虫导致的疟疾,氯喹已经基本无效了。

很难把一切都归咎于用药不足。热带医学教授保罗·牛顿(PaulNewton)指出,药物依从性差、处方用药有误,或其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氯喹失灵。

保罗指出,近年来,氯喹的药效似乎有所恢复。“有证据表明,在马拉维等国,对氯喹的抗药性正在减弱。我们或许能在将来结合其他药物,重新启用氯喹。”

然而,保罗的希望也许会落空——因为假药。他指出,亚非地区一些假抗疟药中含有不对症的活性成分,本来不该加氯喹的也加了。服用后,病体内的寄生虫暴露在错误的药物面前,抗药性就神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了。更有甚者,一些假抗疟药还添加了抗生素,导致其他致病细菌也产生了抗药性。

自上世纪40年代氯喹问世以来,五花八门的抗疟药随之诞生,而寄生虫也进化出了对应的抗药性。“眼下,西非、中非的青蒿素造假现象触目惊心。”保罗指出,“作为现代社会治疗恶性疟疾的标准方案、有效方案,青蒿素是不折不扣的救命药。所以,青蒿素造假引发了极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